如今在中国,老龄化问题加剧、亚健康患者增多、病床使用率高等都导致了陪护率居高不下。而住院病人的探视陪护一直是困扰医院病区管理的一大难题。更有在不少地方,医院的陪护条款甚至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。那么在当今社会,该如何进行科学的陪护管理,兼顾病人与陪护人员的需求、保障医疗活动的有序进行呢?
对于一些重急症、婴幼儿和失能失智的的老年人来说,住院时长需要按周、甚至按月来计算,这就对医院常规的陪护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。一旦无法让陪护家属安心休息,那将导致他们的体力、精力大大下降,加剧紧张、焦虑的情绪。
陪护率居高不下,医院也很头疼
尽管多数医院都规定“一患一护”,但部分病人仍需要多位家属同时或轮岗陪护。近年来,一些医院的陪护率甚至高于80%,远远超过了三级医院对住院病人留陪护≤8%的管理要求。
但其实面对这些无法控制的陪护情况,医院也是相当头疼。
病室陪护人员过多易造成环境嘈杂、病房过于拥挤等,都会影响医护人员诊疗活动;并且由于家属对医学知识的缺乏,随意调整输液速度、氧气流量等,无意中干扰治疗护理工作。
家属陪护随便进出,使病区内人员流动量增加,同时也为一部分不法分子偷盗住院病人的财物提供了便利,加大了病房安全管理难度。
由于家属陪护素质的参差不齐,一些不当的操作易增加病房的交叉感染。
家属为了解决休息问题,会自带一些床具或陪护用具,并且随意摆在走廊、通道、大厅等位置,不按时收纳规整,破坏病区整洁度和美观度。
那么,面对以上的家属陪护问题,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管理呢?
睡好才能陪护好,加强管理很重要
引进智能陪护设备,让家属安心陪护
如今,不少医院引进了智能陪护设备,例如共享陪护床、共享陪护椅等,用户只需用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取床、还床的正规过程。